根据学校和校团委全年工作安排,2011年下半年我校共青团工作的基本思路: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国家、山东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和学校“十二五”重点任务,切实抓好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落实,团结带领全校团员青年脚踏实地、锐意进取、勇于创新,为实现“十二五”开局之年的目标任务、为建设大学国内知名医药大学作出积极贡献。
工作重点:
——开展团组织“创先争优”点评活动和“团建强基”工程中期检查,不断提升团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深化青年理论武装工作,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着力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
——突出重点,努力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继续大力推进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打牢基础,不断寻求突破。
——培育特色,强化和内化“仁心妙术”精神,推进人文、科技的融合,提升品牌层次,科学布局校园文化活动,建设富有滨医特色的校园文化活动体系。
——实施学生组织影响力和吸引力提升工程。
——开展慈善义工工作,建立和完善义工组织、义工服务和义工管理三个体系。
一、以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为龙头,着力加强团员青年的思想引领
全面启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以团校为依托,以学生干部为主体,建立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体系,出台《滨州医学院学生骨干培养计划》,建立健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校院两级的分层、分类培养工作机制,逐步扩大培养覆盖面,提高培养工作的影响力。通过实施“青马工程”,积极引导青年学生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头脑,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青年。进一步深化开展“与信仰对话——万场党史报告进校园”活动。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作用。认真组织广大团员青年学习胡锦涛总书记在清华大学百年校庆的讲话及七一讲话精神;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出版《校园风》、《滨医青年》等电子团刊,推出滨医青年手机报;认真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载体中时尚元素的强化和推广,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时效性。
把分类引导青年工作逐步引向深入。作为团省委确定的首批开展《思想引导大纲》转化工作单位之一,按照要求,深入学习,扎实推进,明确分工,创新思想引导内容和工作路径载体,学期末形成适合本单位的《青年思想引导手册》,运用驻地、学校的事例、素材,以及我校青年熟悉的话语体系,对其存在的主要的思想问题进行解答;创造和运用我校青年喜闻乐见的路径载体,开展生动活泼、富有思想内涵的各类引导活动,向青年有效传递相关思想内容。
二、拓展和提升各类平台,有效服务学生成长成才
综合素质提高平台建设。加强对校园大型文体活动的规划、指导和管理,总结成功经验,凝练重点品牌,彰显特色内涵,坚持面向最广大同学设计开展活动,构建惠及每一个学生的第二课堂,不断提升各类活动平台的层次和水平。精选开展社团、体育活动,拓宽视野、广纳国内外一流教育资源,举办好“滨医大讲堂”系列论坛。
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加强与相关部门沟通,探索建立完善的科技创业体系,形成集课程平台、训练平台、竞赛平台和管理平台等多位一体的大学生创新教育体系;着重构建班级-院系-学校三级创新训练和竞赛平台;积极探索教师、学生参与科技创业活动的激励机制、立项管理机制、成果转化机制;加强对外交流,争取更多的资金与智力支持等。
社会实践平台。围绕社会热点问题,坚持社会实践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素质拓展相结合,与就业创业相结合,不断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题引导,过程指导。完善成果评价机制,制定《滨州医学院社会实践优秀团队考核评价标准》,做好暑期“三下乡”全国重点队、省队社会实践工作。充分发掘社会资源,下半年年再建立1-2处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积极拓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规模,扩大覆盖广度。
加强志愿者服务平台建设。严格志愿者选拔机制,制定周密的志愿者培训方案,切实提高志愿者综合素质;突出重点,加大重点团队的培养和扶植力度,选树典型,落实优秀志愿者的认定和表彰工作;建立健全注册和管理机制,出台《滨州医学院志愿者管理方法》,对志愿服务的日常运作进行管理,确保志愿服务组织的良好运转
文化建设平台。突出重点,内化“仁心妙术”校训精神,传承“残健融合”人文底蕴,打造具有滨医风格、滨医气派、滨医特色的文化品牌;精心设计和组织开展内容丰富、格调高雅、吸引力强的文体活动,加大对大学生文艺骨干的培养力度,辐射带动全校性的文化艺术活动,深入推动学生艺术作品的原创活动,做好“观海路346号”原创成果评比,弘扬传统,推陈出新,争创校园优秀文化成果。
服务育人平台。服务团员青年维护合法权益的需求,服务团员青年各类群体需求。探索高校团工作与大学生创业就业工作的契合点,引导和推动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通过“青春与人生发展导航”手册,指导学生适应大学生活;积极开展“自强之星”、心理疏导等服务,为青年学生健全心智、发奋成才提供服务;积极整合校内外、团内外资源,加强与校友联络,争取拓建1-2所“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
慈善服务平台。充分发挥师生资源优势,设立慈善工作站,成立慈善义工社团,按照“制定办法、建立组织、发展队伍、形成网络”的思路,扎实推进义工队伍建设,逐步形成运转有效的义工组织体系;深入调研,围绕困难师生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救助需求,积极打造“校园慈善超市”、“爱心书屋”等救助项目,建设扎实有效的义工服务体系;完善管理机制,形成规范有效的义工管理体系;做好典型选树工作,培养学生参与慈善事业的社会责任感和乐于奉献的慈善精神,在校园形成浓厚的慈善氛围。
三、强化党性锻炼,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大力推进创先争优活动。大力实施“领航工程”、“聚力工程”、“先锋工程”,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鼓励团组织创新活动载体,引导广大青年争做“育人标兵”、“成才表率”和“服务楷模”,立足本职岗位建功立业,发挥模范作用,为推进学校科学发展、维护校园和谐稳定贡献力量。做好创先争优活动中期点评工作。
继续实施团建强基工程。扎实推进团建强基工程,做好中期检查。加强共青团工作的理论研究,12月份对我校4项2011年度山东共青团和青年工作研究项目进行中期检查。加强理论研究队伍建设和业务培训,给予必要的经费支撑等条件保障,理论研究成果纳入对各级团组织的工作考核和团干部的业绩考核。
加强团干部党性锻炼。做好挂职团干部的收尾工作,总结经验、分享收获。注重加强对全团特别是团干部的廉洁从政和艰苦奋斗教育,增强团干部的纪律观念和廉洁自律意识,树立良好团干部形象。
着力提升学生组织影响力和吸引力。筹建学生组织文化长廊,通过开展“星级社团”评比及表彰活动,引导学生社团的发展从量的扩展转向质的提高,着力打造一批融“思想性、学术性、娱乐性和创新性”于一体的精品社团。完成学生会、研究生会和学生社团换届工作,采取有力措施增强学生组织的影响力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