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青团滨州医学院委员会文件
滨医青发〔2011〕29号
关于印发《共青团滨州医学院委员会
2011年度工作总结》的通知
各团总支(团委):
现将《共青团滨州医学院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总结》印发给你们,望认真学习。
共青团滨州医学院委员会
共青团滨州医学院委员会2011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校团委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坚强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学校党政工作中心,以思想引领和成长服务为核心,以提高学生思想政治素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狠抓基层团建工作和团干部队伍建设,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我校共青团工作,较好的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与任务,为学校创建国内知名医药大学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紧抓重要时间节点,精心设计主题教育活动,启动“青马”工程,创新分类引导方式,思想引领效果不断提升;发挥服务社会职能,突出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我校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得到《中国教育报》报道;建设“关爱生命、救济苍生”滨医特色文化,推进创新、创业活动,成长成才平台建设逐步完善;创先争优持续推进,基层组织建设全面规范,团干部培养体系健全,学生组织质量和水平得以提高,团的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显著增强。现将一年来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思想引领工作深入开展
(一)广泛开展“学党史、知党情、跟党走”主题教育活动。以建党90周年、辛亥革命100周年等纪念日为契机,以“忆党史、铭党恩、跟党走”为重点,举办7场“与信仰对话——党史国情进校园”宣讲活动以及“党史我来讲”主题团日活动引导广大团员青年坚定信念永远跟党走;通过升旗仪式、重温入团誓词、红歌会、百部红色电影展播、红色短信征集、“一二·九”群颂等主题纪念活动,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充分表达对党的热爱与祝福;通过开展“青春建功‘十二五’”理论研讨、“创造优秀业绩,献礼党的生日”集中行动等主题实践活动,带领广大团员青年为实现“十二五”的目标任务建功立业。
(二)加强新媒体阵地建设,用创新激发团员青年的“兴奋点”。创新教育载体,将网络、游戏、电影、音乐等时尚、艺术、情感等因素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通过角色扮演和体验增强教育吸引力;校园“红网”覆盖有序推进,建立工作微博34个,QQ群、飞信群1271个,开通网上学生社区52个,论坛4个,13名专职团干部全部参与其中;开通网上“滨医大讲堂”,建立学生会专题网站,编辑出版校内刊物《校园风》、《滨医青年》、《雅风》9000余册(份),刊物的电子版开始编制,网上、网下“两线作战、联动并进”的思想引领新载体深受团员青年喜爱,切实提高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三)扎实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2011年7月,出台了《滨州医学院“青年思主义者培养工程”实施方案》,启动“青马工程”,全年共举办“青马工程”培训班4次,培养青年马克思主义者400余名,建立了“青马工程”骨干人才库,积极探索建立校、院二级培养体系,增强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作的连续性。加强对学校政治理论社团的指导,积极吸纳社团骨干参加培训班,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自我教育作用。
(四)积极做好团中央《分类引导大纲》转化工作。我校作为团省委确定的完成思想引领大纲转化工作的首批基层团组织,积极贯彻落实通知要求,成立了《滨州医学院青年思想引导手册》编制工作领导小组并出台了相关工作通知,各相关部门在认真学习调研的基础上创新路径载体,已形成符合我校实际的工作案例10余项,高质量完成了6万字的《医海领航 铸魂青春——滨州医学院分类引导青年案例集》编制工作。
(五)注重典型选树。推选滨州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隆重纪念五四青年节,表彰了“五四红旗”团总支(团委)等46个先进集体和优秀团干部等800余名先进个人,在全校形成了崇尚先进、学习模范的良好氛围,更好地激励广大团员青年刻苦学习、努力成才。开展“滨医青春先锋”——每月之星评选活动,切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积极推荐优秀学生参加“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的评选,1人获提名奖,鼓励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奋发成才。
二、以提高学生创新和就业创业能力为重点,服务青年平台建设不断完善
(一)打造滨医特色大学文化,发挥文化育人功能。内化“仁心妙术”校训精神,积极打造以“关爱生命、救济苍生”为主旨的滨医特色大学文化。组织全校师生和社会爱心人士救助肾衰竭学生孙菲菲,募捐27万余元;设立“滨州医学院大学生重特大疾病爱心救助基金”,填补贫困生资助体系空白;为救助毓璜顶医院病危病人,“红色爱心之家”6名学子24小时内紧急无偿献血;志愿者组织“Tim之家”三年救助西部山区近100名贫困儿童;校学生会在红色老区古蔺县深山中的观文小学实施“蒲公英计划”,一对一爱心助教,引导广大青年无私奉献,将实现自身价值和关爱他人、服务社会统一起来。滨医仁爱熏陶学子受到《人民政协报》、新华网等全国20余家媒体关注。倾力打造“滨医大讲堂”,先后邀请国防大学、南开大学等知名专
(二)探索“小切入,大整合;低成本,高收益”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发挥实践育人功能。按照“小切入,大整合;低成本,高收益”的模式开展社会实践,此模式得到《中国教育报》报道。暑期共组建社会实践服务队23支,其中,国家级实践队1支,省级8支,校级14支,先后有3000多名学生深入四川、湖南及我省各地市乡镇、社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服务群众4000余人次,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中国青年网、中国大学生在线多家媒体进行了报道。其中6支团队、9名教师和30名同学获得省级八部门联合表彰。按照新时期青年志愿者工作规律特点,新增4家青年志愿者活动基地,13支志愿服务队积极开展“青春助力”、“爱心同行”、“帮困助残”、 “相伴夕阳”、“文明先锋”、“微笑使者”等服务项目,2000余名志愿者从事烟台“文明创城”、第六届中国民间工艺品博览会志愿服务、农民工子女结队帮扶、义务导医、留守儿童陪护、环境保护、科普宣传、社区服务、法律援助等方面的服务工作,有614名同学入选亚沙会志愿者,“天使阶梯”图书馆志愿者服务队荣获“第七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集体”称号,基础学院庄伟同学荣获“第七届山东省青年志愿服务先进个人”称号。西部计划招募工作顺利开展,签约的18人现在已适应当地生活,全心投入工作。
(三)构建服务团员青年新体系,发挥服务育人功能。始终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把竭诚服务广大团员青年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年来,深入推进“团委书记恳谈日——走进青年”活动,切实把握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发展需求;通过“青春导航”手册,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和大学生活;依托“滨医大讲堂”举行创业论坛、创业成功典型报告会5次;实行团干部“1+1”帮扶计划,已有500余名团干部与特困学生成功结对;与烟台传媒集团联合举办义演公益活动,为贫困生提供助学岗位、免费捐助报纸;利用大学生心理协会等学生团体,举办多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和心理健康宣传活动,促进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四)加大创新创业引导力度,提高学生的学术科技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完善大学生科技创新工作体制和机制,积极协助做好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课题立项、评审工作,举办人文类科技项目专题辅导报告会、讲座5场,学生参与科研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了明显提高,科研意识和创新能力不断提升。2011年,我校学生申报的科研项目有86项获准立项,资助金额达6万元;2项创业计划、3篇学术论文入围烟台市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行动优秀作品奖;1项课外学术科技作品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山东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三等奖。完成联通未来创业社硬件建设,借助此平台与山东联通116114信息导航中心合作的健康导航服务项目已筹建完毕。与玲珑集团等大型企业新建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2处,依托我校挂职干部为毕业生联系工作岗位30余个。
三、以规范化提升为突破,基层团组织和团干部队伍作用充分发挥
(一)深入推进创先争优活动,促进共青团有效发挥生力军和突击队作用。以“创先争优,争做青春先锋”为主题,学习借鉴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思路和方法,深入开展“肩负光荣使命,争创青春业绩”主题教育、专家报告会、征文比赛等活动以及以“打造服务同学和广大团员青年优质品牌”为主要内容的承诺、践诺、评诺活动,学校各级团组织形成了“抓共建、创先进,学典型、争优秀”的良好局面。
(二)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更好地实现共青团对广大青年的吸引和凝聚。制发《关于实施“团建强基”工程的意见》和《关于开展首届基层团支部规范化建设活动月的通知》等文件,从加强队伍建设提高团干部素质、规范基层团组织常规工作、实施定点联系制度等7个方面着手,充分调动全校各级团组织的积极性,不断探索新形势新要求下团建工作的有效载体和创新模式,不断提升各级团组织工作规范化和科学化水平;实现重心下移,组织专职团干部深入联系基层,经常性、高密度地到团支部指导和帮助工作,把团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基层工作抓到团支部、抓到团支书、抓到团员,8个团总支(分团委)、14个团支部,376名团员确定了联系人,实现了重点突破、以点带面,促使基层团建工作上水平。组织驻烟高校共青团组织互观互学活动2次,有效地促进了基层共青团工作的交流。
(三)进一步完善团干部培养体系,着力提升共青团工作研究工作。按照分级、分类、全员培训的原则,大力开展团干部培训工作。举办各级各类团干部培训班3次,共培养团干部1200余人次;专职团干部参加各级各类培训达20余人次。3名挂职团干部积极整合学校与当地资源,为当地筹建希望小学一座,捐赠计算机50台,显微镜30台建设镇中学实验室。加强团干部理论研究工作,我校团干部申报课题有4项课题获得省级立项并顺利结题,3项获得市级立项。
四、以发挥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为指引,学生组织凝聚力和服务能力显著增强
顺利完成新一届研究生会、学生会、社团联合会的换届工作,定期召开学生会、社联总结会议,引导他们充分发挥自主性和创造性,增强组织凝聚力,提升为同学服务的质量和水平。各级学生会充分发挥“三自”职能,贴近同学开展工作,着力搭建学生与老师沟通的高速路。通过北京新东方资深教师走进校园对四、六级及考研英语作专题指导、校院学生会观摩月、走进新生宿舍、“生活百事帮”等活动,切实维护同学权益,为同学排忧解难;通过各类文体活动,活跃校园生活。同时积极加强自身组织建设,修改完善各部门职能、常委量化考核等各项规章制度20余项,做到有章有据,为组织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学生社团蓬勃发展,现有理论学习类、文化科技类等社团38个,会员6000多名,通过积极开展“精品社团”评选活动,建成五星级精品社团2个,四星级精品社团5个,三星级精品社团8个,有效促进了社团的精品化、规范化、有序化发展,两项社团活动方案获省级奖励。完善了男子国旗护卫队建设,组建了烟威地区首支正规编制的高校女子国旗护卫队,打造了特色鲜明的爱国主义教育品牌。
过去的一年,我们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还有很多地方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提高。一是共青团的理论研究较为薄弱;二是学生的学术科技水平和创新创业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三是共青团干部的培训与教育有待于进一步加强。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并加以解决,要适应新时期、新情况和新要求,解决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从而把我校共青团工作不断推向新的高度。
主题词:工作总结 2011年度 通知
共青团滨州医学院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