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全国首支大学生器官捐献志愿者团队的创建者,是山东省第一个签署器官捐献协议的在校大学生,是“2014年度大学生自强之星”“山东省第九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2015年中国首届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中获得银奖的获得者。当我们赞叹这荣誉和光环的时候,谁能想到,这些成绩来自于一名残疾人大学生。
他叫刘杨,身患重度脊柱侧弯合并脊髓栓系综合征,是山东省滨州医学院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就是这个弱小的身躯,以其坚强的意志、乐观的态度和不懈的努力,在学业、创业、公益事业等领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赞誉。人民网、中国青年网、中国教育部、中国医师报、齐鲁网、大众网、山东省教育厅、《齐鲁晚报》等众多媒体对他及其团队进行了报道。2013年,《中国青年》在“领秀”专栏以“在绝望中寻找希望”为题对其事迹进行了专题报道。
学业:千磨万击还坚劲 任尔辛苦遭逢
“通过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医生,帮助那些像自己一样不幸的孩子祛除病痛,这就是我的理想。”疾病的折磨,坎坷的经历,让刘杨十分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进入大学后,他保持着饱满的求学热情,在坚持高强度的康复训练情况下,挤出时间对所学课程进行温习深化。大学期间,他的学习成绩始终保持优秀,先后荣获滨州医学院“王沪祥奖学金”、“文杰奖学金”,2015年又在山东省专升本考试中,从4000多名同学中脱颖而出,实现了学业上新的突破,走上更高更广更远的学习历程。
“残疾对于人类来说是个大痛苦,但总是需要有人来咀嚼。” 2011年,刘杨再次接到医生通知,被告知两年之内会大小便失禁,瘫痪在床,危及生命。面对命运的挑战,刘杨眼含泪水,没有沉沦和踯躅,选择阳光和坚韧,他说“我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但我可以选择活着的方式”。在学校的帮助下,刘杨进京接受手术,虽然现在依然要靠轮椅行走,但能够暂缓生命之危。
对生之向往是人类前进的不懈动力,对爱之回报是人类最美丽的品德。当社会、学校和师生倾心相助时,感恩的新苗在刘杨心里生长、开花、结果。为了帮助更多的像自己一样处于病痛折磨的人,刘杨说服年迈父亲,在手术前做了一个重要决定,与红十字会签订了器官捐献协议。
公益事业:星星之火可燎原 吾辈上下求索
“我坚信我们今天做的事情可以让更多的人看到光明和希望。可以让更多的人获得新生是一件多么有意义的事情,我愿为我的中国梦而奋斗!”为了让更多在等待死亡的人获得生存的希望,刘杨开始奔走呼吁,号召更多的人关注器官捐献,加入器官捐献队伍。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没有条件就创造条件,再苦再难也要坚持。经过两个月准备,2013年5月8日,在世界第六个红十字会日,驻烟高校首支器官捐献志愿服务队“承光心汇”正式成立,队员达600余人。团队通过实践探索,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器官捐献服务模式,被媒体称为“滨医模式”。2013年-2014年,刘杨发起建立的支医支药支教服务队为玉树灾区的孩子们筹集并送去了上万元的药品。同时,由他组织建立的志愿团队中,130余人光荣的加入中华骨髓库。
切身的体会是奉献的动力,坚定的信念是行走的源泉,躬身实践是成就的根本,师生齐志是前进的力量,社会支持是发展的希望。刘杨的公益梦如微风中绽放的雏菊,散发出青春美丽的清香与风采。
创业:位卑未敢忘忧国 时念匹夫有责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刘杨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他关注经济社会发展,尤其是青年创新创业及残疾人就业。当2014年3月5日,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互联网+”行动计划,他深受启发和鼓舞“当我国8296万残疾人群面临着就业难的压力,‘互联网+’无疑是解决残疾人就业问题的有效途径。”刘杨激动地说。
想法有了,怎么做,如何做是关键。在学校的指导和帮助下,刘杨利用两个多月的时间,创立了烟台万枝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爱乐宅”团队,创造性的实现了“互联网+公益创业”营销模式。“互联网+公益创业”即通过交流培训、在线平台和创业基金的基础上帮助残疾人就业创业,帮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实现人生价值。现在“爱乐宅”通过与烟台大学生创业园区的合作,联合成立了校内的创业学社。今后,团队将通过筹集残疾大学生创业基金,帮助残疾大学生群体就业创业,从而带动更多残疾人朋友实现“创业梦”。据悉,公司刚成立,“爱乐宅”团队已向玉树地震灾区的藏族孤儿筹集捐赠了4000元,给灾区儿童送去祝福和温暖。
“要坚定理想信念,要练就过硬本领,要勇于创新创造,要矢志艰苦奋斗,要锤炼高尚品格。”刘杨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对青年学子的谆谆教诲,勇敢的肩负起新一代滨医人的青春责任,在实现“学业+创业+公益事业”梦想道路上越走越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当病魔一次又一次袭来,当疼痛一次又一次加重,刘杨,这个在生与死边沿行走过的青年,用实际行动展示了梦想和青春的力量,诠释了生命和大爱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