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团总支(团委)、团支部:
现将《共青团滨州医学院委员会2015年度工作总结》予以印发,望认真学习。
共青团滨州医学院委员会
2015年12月31日
共青团滨州医学院委员会2015年度工作总结
一年来,校团委在校党委和团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央加强和改进党的群团工作意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以思想引领为首要任务,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维护学生权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不断提升共青团感召力,增强团组织凝聚力,扩大团工作影响力,圆满完成了各项既定目标与任务。
一、以思想政治引领为核心,理想信念教育取得新成效
(一)深入学习十八大、十八届历次会议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持续深化“学理论·强党性·铸信仰”活动,引导和帮助青年学生树立对党的科学理论的信仰,确立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念。运用报告会、座谈会、主题团日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扎实推进“与信仰对话”、“奋斗的青春最美丽”、“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开展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四进四信”活动,覆盖全校所有团员青年。
(二)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抓住抗战胜利70周年、“一二·九”运动80周年、建团93周年、五四运动96周年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仪式教育、体验教育、朋辈教育等特色活动,参与人次破三万,加深青年学生对核心价值观内涵要求的认识理解。响应团中央、团省委号召,成功组建覆盖四千余名师生的网络文明志愿者队伍,主动弘扬正能量,自觉抵制负能量。将线上讨论和线下交流相结合,开展“网络文明我先行”、“齐鲁‘话’说价值观”等15个新媒体线上活动,参与人数达8400人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鼓励辅导员撰写网络日志提高思想引领效力,1项作品获首届全省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网络文章一等奖。
(三)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价值的普及宣传,举办校级、院级“国学达人”挑战赛,两千五百余名学生参与其中。推荐1名校级“国学达人”参加省级“国学达人”挑战赛,荣获三等奖。
(四)切实加强基本道德规范教育
以全国“两会”召开、国家宪法日等为契机,举办校园法治宣传教育专项行动,引导青年学生自觉学法、尊法、守法、用法。开展以规范文明行为为重点的诚信教育和修身活动,结合新媒体平台设立相关微话题,学生的基础文明素养不断提升。
(五)扎实推进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
坚持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团的十七大、全国学联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以集中培训、分组讨论、素质拓展、大会交流为主要形式,针对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岗位上的团干部进行培养培训,全年共举办“青马工程”培训15次,培养校级“青马骨干”学员123名,院(系)“青马骨干” 学员366名。选拔推荐2名优秀学生会骨干参加山东省大学生骨干培训班学习。
二、以服务成长成才为基础,共青团育人工作迈上新台阶
(一)创新创业成效明显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与创造精神。组织开展“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推荐优秀作品参加 “挑战杯”省赛,获得省级特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启动“创青春”大学生创业竞赛校内选拔赛,加强对项目的分类指导,举办创业讲座、创业论坛等活动10余次,增强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水平。举办“我是好医生”微课堂擂台赛,营造“崇尚学术、崇尚学习、锐意创新”的浓厚氛围。
(二)社会实践覆盖面广
组建国家级重点团队1支、省级重点团队2支、校级团队52支、“调研山东”团队13支,近万名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富有实效的社会实践活动,人民网、光明网、中国青年网等20余家媒体予以专题报道。1支社会实践团队荣获团中央表彰,8支实践队、10名指导教师、32名同学获得省级表彰。注重实践成果的凝练,承办2015年山东省暑期社会实践成果展示会,发布社会实践工作简报9期,发表实践纪实300余篇。
(三)志愿服务影响力强
积极创建滨医志愿服务活动品牌,组织开展导医宣教、帮困助残、交通协管等多项志愿服务活动,志愿服务总时长5619小时,服务人次达4969人。在山东省首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中,三个项目获大赛银奖,两个项目荣获铜奖。与烟台市疾控中心合作,启动大学生志愿者疾病防治宣传工作项目。落实高校对口团建工作,定期选派优秀大学生到中学开展志愿服务帮扶教育。认真做好西部计划志愿者的选拔、招募工作,有6名同学顺利签约,服务西部。
(四)人文关怀贴近青年
秉承“仁爱”精神,资助困难大学生13名,发放救助款26000元。开展“团干部恳谈日——走进青年”活动,解决学生的成长需要和发展需求200余件。编印“青春导航”手册,帮助新生尽快熟悉校园环境和大学生活。
(五)体育锻炼普遍持久
扎实推进“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主题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健康大讲堂、健康科普展等健康教育活动及“迎新杯”系列体育竞赛、趣味运动会、冬季越野赛等体育锻炼活动共计20余次,营造青春健康的校园生活风尚。
三、以打造文化品牌为重点,校园文化建设呈现新亮点
(一)深化青春导航
开展以“榜样的力量”为主题的“滨医学子青春榜样”寻访活动,挖掘先进典型,展示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良好精神风貌。邀请13位知名专家、教授、校友做客滨医大讲堂,举办2015年高雅艺术进校园——山西省话剧院经典话剧《立秋》走进滨州医学院专场演出,进一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提高学生艺术修养。
(二)繁荣校园文化
举办第二十七届大学生科技文化艺术节、第十四届社团活动月,精心打造“缤纷青春 医路风华”毕业生晚会、“青春之约 筑梦滨医”迎新晚会,组织开展各级各类校园文化活动、社团活动230余场。积极推送团队和个人参与省级文体比赛,共获省级奖励40余项。
四、以“E梦园”平台为依托,新媒体德育效能实现新突破
(一)拓展服务载体
E梦园手机APP上线并投入使用,成为滨州医学院对青年学子开展思想引领、推动组织建设、促进教育管理、拓展民主渠道、加强舆论监督、营造校园文化的有力载体。截至目前,注册会员6009人,版块数230个,发帖数共9648条,网上“键对键”交流,网下“面对面”解忧,实现全方位、全天候、全覆盖、全过程的教育服务功能。
(二)构筑坚实保障
打造“E梦园”网络平台,切实提高运用新媒体开展大学生教育服务工作的吸引力和时效性。E梦园充分整合“滨医青年”微信平台、“青年汇”微博群、人人平台群、“青春家园”QQ工作群、E梦园手机APP等七个校园网络平台,各平台好友量共计51647人,接收各类利益诉求1771件,问题解决率达98%,最短用时3分钟。教育部思政司冯刚司长到“E梦园”参观并给予高度赞扬,教育部2015年第45期简报对E梦园平台予以报道,《“E梦园”新媒体综合服务平台》获首届全省高校网络宣传思想教育优秀工作案例一等奖。
五、以规范组织建设为抓手,基层团组织活力得到新提升
(一)加强团干部队伍建设
建立和完善团干部教育培训制度,有针对性地对团干部进行政治理论、业务能力和工作项目培训。推荐1人参加2015年山东省青马工程高校团总支书记培训班学习,选派1名团干部到滨州市滨城区团委挂职锻炼。
(二)着力构建活力团支部
高度重视团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加强对基层组织的工作指导,举办2015年基层团支部“活力提升”工程暨新生团干部培训班,开展好团支部达标升级活动。进一步推动团日活动的制度化与品牌化,增强团日活动的吸引力和团支部的凝聚力。
(三)加强对学生会和社团联合会建设管理
认真贯彻落实《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学生会研究生会建设的指导意见》,顺利完成新一届学生会、社团联合会换届工作,定期召开学生会、社联总结会议。加强对社团的指导,着力打造精品社团,1个社团获得“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荣誉称号,1人获得“山东省优秀大学生科技社团干部”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