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青年学生走进农村、了解农村、服务农村,投身“乡村振兴”“健康中国”战略、传播科学知识,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建设,医学影像学院 “红色乡村,脊望未来”社会实践团队入选“投身乡村振兴 助力健康中国” 国家级专项,学院党委副书记姜涛、团委书记叶柯呈作为指导老师带队前往临沂费县,开展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
实践队分别来到了临沂费县费城街道的桃园村和葛屿村,开展“红色乡村,脊望未来”实践活动,从脊柱侧弯知识科普、评估检查、八段锦健身教学三个方面对青少年脊柱侧弯开展全方位、立体化知识科普和预防。
通过脊柱健康宣讲、分发宣传册和调查问卷等形式,给当地青少年及家长讲解脊柱侧弯的知识,切实提高乡村青少年及其家长对脊柱侧弯的认识,更清晰的认识到脊柱侧弯的危害以及早期治疗和预防的重要性,增强自我保健意识,共同守护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秉持着早发现早治疗的理念,实践队利用脊柱侧弯测量尺对在场青少年的脊柱健康情况进行初步筛查,认真记录青少年们的检查情况,叮嘱存在脊柱问题的青少年及时到正规医院检查,践行“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这一理念,守护青少年的脊柱健康。
对乡村青少年开展八段锦教学,积极动员青少年跟随学习,在日常生活中加以实践,八段锦作为一种传统的健身运动,有助于青少年们拉伸肌肉、调整筋骨,预防和改善脊柱侧弯,培养良好的运动习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
实践队对乡村青少年、留守儿童进行了急救知识的科普,针对出现鱼刺卡喉、溺水、蚊虫进耳等紧急情况如何进行急救开展讲解,并对海姆立克急救法、心肺复苏等常用的急救知识进行科普。急救知识科普让人们在面对紧急情况时,能够运用正确的措施进行急救处理,提高了人们的自救互救能力,从而最大限度地保障自身及他人生命安全。
父母在外打工导致留守儿童在农村尤为普遍,实践队以问卷调查和开展座谈会的形式对留守儿童的情况进行了解,分别对留守儿童生活现状及脊柱健康状况进行问卷调查,提高留守儿童对自身健康的重视。通过座谈会和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收集一手资料和数据,梳理留守儿童健康及生活现状,提出相关建议并形成调研报告,积极为乡村振兴贡献当代青年的智慧和力量。
在大青山胜利突围纪念馆,实践队怀着崇敬的心情重温难以忘怀的烽火岁月。一件件实物、一幅幅照片、一个个故事,队员认真听取讲解员讲解,驻足仔细观看照片和实物展示,观看大青山革命纪录片,学习感悟抗日军民在战斗中表现出的生死与共、同仇敌忾、不畏强敌、信念坚定的革命精神,激励青年学子坚定理想信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奋斗的强大动力。
实践队走进沂蒙山小调诞生地,了解沂蒙山小调诞生的历史和文化背景,《沂蒙山小调》的前身是《反对黄沙会》,是一首诞生于抗日战争时期鼓舞我军斗志的红色歌曲。全体实践队员齐声歌唱《沂蒙山小调》,深刻感悟沂蒙文化的魅力和力量,深刻了解沂蒙山小调背后的深刻含义。这不仅仅是对家乡的赞美,更是对沂蒙山区人民坚韧不拔、勤劳勇敢精神的颂扬。
本次“三下乡”活动,实践队切身体会并深刻认识到了农村在教育、医疗等方面所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学习红色沂蒙精神,开展医疗知识科普,通过脊柱健康知识宣传、急救知识科普及调查研究等方式提升了当地居民的基本医疗知识,加强了医学院校与地方乡村的合作交流。充分体现了我校“仁心妙术”的校训和我院“精影佑生”的院训。实践队员们更加坚定了为“健康中国”、为乡村发展贡献自己力量的决心,展现青年学子的责任与担当,为乡村全面振兴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