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洁文化,离老百姓的生活有多远?医学世家的清廉家风,在当代医疗环境中价值几何?我们又该如何让廉洁教育真正“入脑入心”?滨州医学院“医路清风”团队深入基层,用数据透视基层廉洁认知的真实图景与迫切需求,勾勒出基层视角下的清廉行医“群众画像”。
这个夏天,滨州医学院“医路清风”实践队的小伙伴们继医学世家深度寻访之后,“医路清风”实践团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基层土壤。我们带着精心设计的问卷,走进烟台、菏泽、滨州、聊城等8个城市的社区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也通过网络平台,聆听来自不同年龄、不同职业的百姓心声。
出发:带着问号,走向街巷
七月的山东,暑气正浓。滨医卫管学院的“医路清风”团队成员们怀着一颗颗求知的心,分头走向不同的社区与乡村。他们的目标很明确:不是去说教,而是去倾听。想了解百姓对“廉洁文化”的真实感受?想知道医学世家传承的“清廉家风”在普通人眼中价值几何?更想知道,如何让“廉洁行医”的理念,真正吹进人们的心坎里。
“出发前心里其实有点打鼓,”队长杨嘉琪坦言,“‘廉洁’这个词听起来很大,我们怕问不到点子上,也怕大家不愿意聊。”为了更“接地气”,问卷设计几易其稿,把生硬的概念转化成了“您觉得好医生该是什么样的?”“看病时遇到过哪些烦心事?”“您听过哪些让人敬佩的医生故事?”这样平实的问题。
现场:方桌矮凳,皆是课堂
调研的场景,远比想象的更丰富,也更鲜活。社区服务中心的“人气角落”:在滨州市董家集青田办事处,队员刘佳瑜发现,等待办事的叔叔阿姨们成了最好的访谈对象。“一位阿姨,拉着我聊了快半小时!她说最烦看病时医生冷冰冰、开一堆看不懂的贵药。她说好医生就得‘手脚干净’(不收红包)、‘心肠热乎’(耐心解释)。”小小的方桌旁,你一言我一语,朴素的期待勾勒出清晰的轮廓。
乡镇卫生院门口的“临时访谈”:在莱西市王璧村卫生所门口,队员任浩芸遇到了“挑战”。“刚下班的医生行色匆匆,来看病的老人有些戒备。”她没有硬塞问卷,而是选择帮一位腿脚不便的老奶奶提东西、陪她等车,自然地聊起了看病的经历。“老奶奶说,她最信得过村里那个行医几十年的周中美医生,周家几代人都本分,‘从不多要一分钱,半夜叫也肯起来’。‘家风好’这三个字,从她嘴里说出来,特别有分量。”这份来自基层的朴素认同,让队员们倍受鼓舞。
走村入户的“意外收获”:走进军埠口村,队员王廷超偶遇了一位退休的老村医。“听说我们是医学院的学生来问‘廉洁行医’,老人家特别热情,非拉着我们去他家院子坐坐。”老村医翻出泛黄的笔记本,上面密密麻麻记录着几十年来为乡亲们看病的账目,清晰透明。他说:“行医就是行善,手干净,心才安。”这份沉淀在岁月里的坚守,比任何说教都震撼。”
挑战:纸上得来终觉浅
调研并非一帆风顺。“廉洁?离我们有点远吧?”在巨野县某个新建小区,一位年轻的上班族接过问卷时面露疑惑。这提醒着团队,廉洁文化的传播需要更贴近生活、更具体化。
“故事比道理更入心!”多次访谈中,队员们发现一个强烈的共同点:当聊到具体的医生故事,尤其是那些本地熟知的、几代行医的“医学世家”的往事时,大家的眼睛会亮起来,话匣子也打开了。一位社区工作者说:“你们要是能把那些好医生的真实故事,特别是他们家里怎么教孩子做人的,拍成小短片,肯定比贴标语管用!”这为团队后续制作《“医脉廉心”家风图文集》和微纪录片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
“形式太老套,看着没意思。”在收集对廉洁宣传活动的意见时,不少居民,尤其是年轻人,直言不讳地指出社区宣传栏内容枯燥、讲座形式单一。“他们说,不如搞点有互动的小活动,或者拍点好看的短视频放手机上看看。”这些宝贵的反馈,直接推动了团队在设计“清风讲堂”时,加入了互动问答、故事分享、短视频播放等环节。
归来:沉甸甸的收获,清晰的方向
历时近一个月的深入走访,170份问卷和数小时的访谈录音、笔记,被队员们如数家珍地带回。整理资料的过程,像是一次次重温那些真诚的对话和期待的眼神。
“清风”的核心是信任与温度,基层的声音清晰地告诉团队:老百姓心中的“廉洁行医”,核心是“透明”、“诚信”和“仁心”。它不仅是冰冷的规则,更是有温度的信赖关系。“家风”是珍贵的活水源头,医学世家所承载的廉洁家风,在老百姓心中有着沉甸甸的分量。那些关于“不取不义之财”、“凭本事吃饭”、“对病人一视同仁”的家训故事,是滋养医德最肥沃的土壤,也是最打动人心的教育资源。“传播”需要真诚与创新,高高在上的说教行不通。大家渴望听到真实的故事,看到身边人的榜样,用生动有趣、方便参与的方式去了解和感受廉洁文化的内涵。
下一站:让故事发声,让清风流动
带着这些沉甸甸的基层声音和殷切期望,“医路清风”团队没有停下脚步,那些在调研中听到的、在医学世家寻访中挖掘的感人医德故事和家风传承,正被精心整理,即将汇集成《“医脉廉心”家风寻访图文集》——一本属于老百姓自己的“清风故事汇”。镜头对准“仁心”,团队正用镜头语言讲述医学世家跨越时空的廉脉传承,让那些动人的细节和坚守的精神可视化,回应基层对“好故事”、“新形式”的呼唤。带着“互动”、“故事化”、“接地气”的调研反馈,下一轮“清风讲堂”将更注重用本地案例说话,邀请居民分享感悟,让廉洁的清风真正在对话中流动起来。微信公众号已成为团队分享调研花絮、预告成果、传播廉洁小故事的重要阵地,让清风触达指尖。
总结
一份问卷,承载着基层群众对“医者仁心、廉洁守正”最朴素的期待。数据无言,民心有声。问卷上的勾选会淡去,但大爷大妈们讲述时的神情,老村医泛黄的账本,社区工作者中肯的建议…这些鲜活的场景,已深深印刻在“医路清风”每一位成员的心里。调研不是终点,而是起点。它让年轻的医学生们明白,清风不在云端,而在市井巷陌的交谈里,在百姓朴素的期待中,在医学世家代代相传的灯火里。
他们记录下的,是民心所向的清朗期盼;他们肩负起的,是用青春创新传承的责任。清风徐来,“医”路花开,故事还在继续…